李海景,一个“贫穷的慈善家”,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一个普普通通的信访干部。在他从事信访工作15年中,接待群众上万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与爱戴,群众送给他的感谢信超过了100封。然而,9月16日,他因工作过度劳累,40岁的生命停止了最后一次搏动。
李海景,男,1969年出生,南阳市唐河县郭滩镇人,生前系南阳市信访干部。2009年9月16日,李海景同志因劳成疾,不幸因公殉职,英年40岁。在他去世前的3个晚上,每天都加班至凌晨两点以后,直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12月15日,记者来到南阳市李海景租住的家,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破旧不堪并已经露出海绵的沙发,屋内地面的瓷砖已多处脱落。狭小的屋内,除几件陈旧简陋的家具,家里的墙面从来没有粉刷过,而家里的电视还是2003年别人送给他的旧电视,喇叭都已锈迹斑斑。
据李海景的妻子余萍介绍,虽然家具很破旧,但大多都是房子主人留下来的,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结婚时买的衣柜,他们还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但余萍表示,跟着丈夫过这样的日子,自己一点都不后悔。
据了解,李海景同志工资微薄,妻子没有工作,每月都要支付母亲和岳父母的药费,经济十分紧张。至今李海景家也没有住房,连平常穿的衣服,大多都是别人穿过送给他的。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经常给上访群众回程车费,为灾区群众捐款等。李海景同志去世后,同事们和其家人一起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一张银行卡,上面仅有93元存款。
在李海景每次参加同学聚会时,都是聚会将要结束时才到,虽然整日穿戴土气,但同学认为他心灵健康、干净。并且他在同学的眼中还是一个“不守时的老奴”。
据李海景同事介绍,他办公室有“两多”,一是多一个缸子。因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有时顾不上吃饭,他就在缸子里泡一包方便面充饥,既经济又省时;二是多一张桌子,晚上加班实在困了,就会把桌子一拼,在上面睡一会,醒后在继续工作。
15年来,李海景同志为党的信访事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透支了全部的精力和能量,终因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猝停,献出了年仅40岁的生命。他用生命诠释了信访干部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