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全国“最美信访干部”颁奖活动在京举行。在视频短片、专家介绍中,10名“最美信访干部”的感人事迹也生动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雪峰山,山连山,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卸鞍。”这是湘西南雪峰山区洪江市的一句民谣。2013年元月,雪峰山山顶的3个村民小组因多年山林纠纷,红了双眼,眼看就要发生一起械斗流血事件。
接到访情,正是深夜,又在雪峰山顶,易贤孝顾不上天黑路远,骑着摩托车就往现场赶。当易贤孝出现在村民面前时,群众惊呆了:山高路远,黑灯瞎火,稍不留意,就会跌落山谷,老易你不要命了?
连续几天在村里走访、召开协调会,依法依规宣传政策,征求群众意见,完善山林承包合同,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在雪峰山区化解各类群众纠纷,易贤孝一干就是20多年,走遍了雪峰山区的村村寨寨,骑坏了5辆摩托车,累计行程上10万公里,接待信访群众6000多人次,帮助群众维权、解决各类纠纷3000多起,化解群体性上访100多起,调解信访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8%以上,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知心人”。
在塞北边疆美丽的昭乌达草原,信访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岗位。潘昌赋一干就是18年,成为“专啃硬骨头”的信访干部。2004年,市直某事业单位转制时,由于单位经营困难、试点经验不足、政策措施不配套等因素,魏某等9名退休人员被以企业职工身份移交社保,导致退休金存在较大差额。
为这事,魏某等人多年上访,几经反复,始终没有着落。老潘接访后,多次协调、督办却多次陷入僵局,老潘来了“犟劲”,顶住压力协调、力争,甚至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拍了桌子。2014年,这起为期10年的信访事项终于得到圆满化解。
“最起码他说仗义的话,做仗义的事儿!”曾经的上访群众提及老潘充满了赞叹。
“信访工作是一个没有规律的工作,脚步得跟着老百姓走,随时有事情发生我们就得随时去处理,老百姓的事情可不能等,所以只能靠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了。”由于没有具体下班时间点,吉林省辉南县信访局副局长田敬梅每天4点起床,为家人备好一天的餐饭:“要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实在是太难了,两头很难兼顾。总之,顾家少一些,顾老百姓就能多一些。”
“感受最深的是人们期盼的眼神,你能体会得到他们的辛酸与无助。每一件看似平凡普通的信访事项,实质都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大事要事,都要求我们用心、用情、用法去关心关注和化解。”四川省仁寿县委群众工作部部长吴菊芬说道。作为一名基层信访干部,她被群众称为“吴满意”,工作13年,吴菊芬接待上访群众5万余人次,处理信访案件2万余起,调解矛盾纠纷6000余件。
……
“老百姓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我今年已经58岁了,在退休之前争取再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我就满足了。”潘昌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