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在信访中倾听人民的呼声,了解人民的愿望,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作为来访接待岗位上的一名青年党员,身处“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最前沿,面对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如何才能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履行好该履行的义务,成长为不负青春、无愧时代的好青年?我的体会是,必须立足本职,以牢固的宗旨意识、过硬的业务本领、严格的廉洁自律,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树立良好窗口形象。
一、立足窗口,尽心竭力服务群众
晓琴同志指出,来访接待大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我们接待群众来访,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代表着国家信访局的形象。因此,一切为了来访群众,竭诚为来访群众服务,是我们每一名接谈员的工作准则和努力方向。特别是实行依法逐级走访办法后,虽然来访接待司不能直接受理、转送、交办群众越级走访反映的信访事项,但不受理绝不等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置之不理,不转送绝不等于不需要进一步接谈了解情况,不交办也绝不等于不向地方传导解决问题的压力。因为对照党的宗旨和信访工作的本质初衷,我们还肩负着为民解难的责任。按照《信访条例》和依法逐级走访办法的有关规定,我们还有着督办的法定职责。去年10月,按照司领导班子的要求,我们全体接谈员既在窗口登记疏导,又在接谈室零距离接待群众来访。今年2月1日,来访司下发了新的《来访接待业务工作规程》,进一步细化明确了需要接谈和督办的来访事项。如今,我们接谈的数量虽然多了,但接谈后重复来访的群众越来越少了;我们督办的任务虽然多了,但督办后地方受理办理不规范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在这多和少的转换之间,我们正通过一次次耐心细致的疏导,用感情打开来访群众的心结;一回回认真全面的接谈,用能力找出来访事项的症结;一件件精准及时的督办,用责任推动群众合理诉求的办结,最终实现“让来访群众接谈后不再进京上访”的任务目标。在每天忙忙碌碌的接访工作中,我感到,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一切为了来访群众”的工作理念,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来访事项当家事,排民忧、解民难,把每一次接访工作都刻上“党性”二字,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才能让群众在来访接待窗口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提升本领,一言一行树立形象
随着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已落地生根、深得民心。这些都给每一名信访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我们接谈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对待来访群众,我们既要精心解释信访工作程序,又要精细讲解相关政策法规,更要准确指明反映问题的路径。这既需要我们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让自己始终处于满格电的状态,更需要我们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我们的窗口形象。今年以来,来访司正在开展“三学一写”、接谈观摩、案例讲评等岗位练兵活动,我们将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提高,通过一声问好、一杯热水、一次换位思考的情绪疏导、一个合理负责的认真答复,切实把我们的“良心活”做到位,把我们的窗口擦得更亮,用规范的工作和严谨的作风为窗口增光添彩。
三、守住底线,干净清白做人做事
来访接待工作既直面来访群众,也直接与地方打交道,现实中我们面临的风险、诱惑无处不在。针对各种廉政风险,一系列的防控制度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从局党组的“约法三章”到来访司“五不准”要求,再到来访司贯穿全年的“三零一树”活动,这些都是通上了电的“高压线”,我们一定严格遵守,绝不触碰。同时,我们将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自带“紧箍咒”,自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来访接待司 杨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