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委书记访谈
县委书记访谈

架起“连心桥”倾情解民忧
--纪念《安徽省信访条例》修订实施10周年

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 www.gjxfj.gov.cn日期: 2016-06-22 来源: 安徽日报

【字体:    【打印本稿】 【关闭】

黄山市屯溪区信访局组织“三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接访邻里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行业、法律界人士等组成阳光评议团,评议信访事项

安庆市信访局成立“六尺巷信访工作室”,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化解信访难题。

今年是《安徽省信访条例》修订实施10周年。十年来,围绕贯彻落实信访条例、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我省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怎样的成效?本版对此进行解读——

如何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持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大力推行联合接访,全面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典型案例】

淮南市民胡应来的父亲胡名祥早年参军立功,按规定每月可享受补助。 “单位越拖越久,‘月工资’成了‘年工资’。 ”由于补助未能及时发放,胡应来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反映。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上午发的信息,中午就收到回复,反映的问题当月便得到解决。【政策举措】

像胡应来这样点点鼠标、敲敲键盘,诉求便得到合理解决的事例,如今十分普遍。 《安徽省信访条例》修订实施以来,我省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联合接访和网上信访等方面,采取诸多切实有效的举措,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加畅通。

2005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先后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省级党政领导干部接访、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制度规定,相继组织逐级下行联合接访、县委书记大接访、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等活动,持续推进以市县两级为重点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实现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同时,认真落实国家信访局关于联合接访的制度规定,在市县两级建设联合接访中心,根据信访热点问题及时调整进驻单位,实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受理、一揽子解决”工作模式。 2013年以来,全省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共48761人次开门接访,接访群众 100106批351447人次,解决信访问题63096件。

全面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是中央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省积极建好用好信访信息系统,努力做好“网上留言”和省长信箱办理等工作。去年初,我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第一批与国家信访局系统成功对接,省市县三级信访部门全部实现互联互通。来信、来访、网上投诉等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答复、满意度评价以及信访人查询等环节,基本实现网上流转。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分别出台文件,规范网上留言和省长信箱的办理程序、时限要求。 2015年,省委督查室共办理人民网网友给省委书记留言5245条;省信访局受理省长信箱和门户网站网上信访6613件。全面实行网上信访,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大大降低了群众信访成本和奔波之苦,受到广泛欢迎。

如何推动问题及时就地解决?

——压实各级各方责任,落实依法逐级走访机制,大力加强初信初访办理,集中化解信访积案,注重以制度化手段解决群体性诉求

【典型案例】

自家房屋墙体出现裂缝,安庆市大观区华茂社区居民郑某认为是周边商业开发项目施工造成。郑某希望开发商在原址为自己重建房屋,并因此多次到政府有关部门上访。去年,大观区开展信访重点事项积案化解活动,包案领导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最终依法依规妥善化解了这起信访积案。【政策举措】

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是信访工作的重要原则。 《安徽省信访条例》修订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扭住责任落实“牛鼻子”,大力夯实信访工作基层基础,认真落实依法逐级走访机制,着力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和信访积案化解,推动一大批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

2014年5月以来,我省出台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实施细则,推动责任主体依法按政策处理问题,引导群众依法逐级理性反映诉求。 2015年,省信访局接待群众来访人次较上年下降12.9%,更多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着眼夯实基层基础,2014年起,我省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建立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和工作站,不断提高基层预防和处理信访问题能力。今年起,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在全省乡镇(街道)开展“抓三有创三无促三不”工作,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压实责任,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信访积案是社会矛盾纠纷累积叠加的集中反映。我省将信访积案化解纳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以推进。省领导带队赴重点市县督查,省信联办会同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全力推动。 2013年以来,中央四部委和国家信访局交办我省160件信访积案全部按期化解;省信访局自排2000余件积案按期化解率超过95%。

向“老字号”群体发放工龄补助,是我省以制度化手段解决群体性诉求的重要举措。2013年底以来,我省先后出台老民师等8个“老字号”群体工龄补助政策,惠及群众80万多人,基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老字号”问题。从政策层面推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从治标上升到治本,体现出攻坚克难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如何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

——建立健全信访事项依法终结评议机制,全面实施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典型案例】

“汤律师给我的建议,我愿意听,就按他的意见办。 ”81岁的夏老汉,因对多年前的一项司法判决不服,到和县法院反复上访。法院引入第三方,请曾代理相关案件的当地律师汤维林参与,向夏老汉说法讲理,妥善化解了这起信访事项。【政策举措】

探索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是我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具体实践。 《安徽省信访条例》修订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不断完善信访体制机制,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

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是回归信访工作本位和深入贯彻信访条例的必然要求。截至去年底,33个省直单位出台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清单。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全面启动依法分类处理工作。梳理出台分类处理清单,构建完善甄别、引导、分流等机制,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推动解决“信访不信法”、诉访交叉、法内处理和法外解决并存等问题。

依法终结评议机制不断健全,有力促进了 “老大难”信访事项案结事了。2012年,我省出台信访事项依法终结暂行办法,在全国较早开展信访事项评议终结工作。省成立信访事项复核委员会,聘请专家、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组成土地征收征用、城乡建设、劳动社保等7个评议团。 2012年以来,全省共评议信访事项216件,同意终结197件,终结事项息访率达94%,进一步提高了信访工作公信力。

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打造法治信访的不懈努力,让安徽在信访工作中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让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9/15 18: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