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访广角 >> 督查事项
督查事项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袁某等人信访事项督查情况

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 www.gjxfj.gov.cn日期: 2015-06-11 来源: 国家信访局

【字体:    【打印本稿】 【关闭】

2015年5月18日,国家信访局会同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组成督查组,就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袁某等人反映的异地搬迁等问题,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面见信访人、查看现场等方式进行了实地督查。

一、基本情况

信访人袁某,男,农民,住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郊乡深沟村。

2014年5月,袁某等12人联名向国家信访局写信,反映其所在的深沟村地理位置差、经济来源少,2006年政府立项搬迁至城郊乡阴湾坝,当时政府每户给予补助5000元异地搬迁费至今未予发放;在搬迁中发生“5·12”大地震,2008年政府批准该村异地重建,中央给予每户2万元重建费和2009年农村信用社放贷2.35万元三年贴息贷款,全体村民合计1000多万元至今没有拿到。此外,还反映该项目实施中工程进度慢,村民仍没得到安置,以及武罐高速征用该村土地的补偿款未发给村民等问题。

二、核查情况

经核查,信访人反映的问题部分属实。

(一)关于异地安置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问题。

2006年,甘肃省发改委以甘发改代赈﹝2006﹞239号文件批准立项,对信访人所在的深沟村和何家山村实施整体搬迁集中安置,涉及深沟村261户、1043人,何家山村359户、1525人,中央财政按照每人0.5万元拨付异地搬迁扶贫项目补助金。2008年“5·12”大地震后,武都区委、区政府决定将两村异地扶贫项目与灾后重建项目整合实施,在武都区城郊乡阴湾坝集中建设10栋安置楼,建筑面积59325.41平方米,住房624套,工程造价1.18亿元。

在资金使用上,区政府将深沟村和何家山村每户2万元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和2.35万元灾后重建3年期贴息贷款,以及每人0.2万元异地搬迁项目补助资金整合,共计2821万元作为群众首期集资款,用于安置楼建设;将每人0.3万元异地搬迁项目补助资金用于安置楼附属工程建设,没有发给群众自行使用,由于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群众对资金使用和分配情况产生了误解。2013年4月,深沟村、何家山村群众交纳了第二次集资建设款分别为1372.3万元和2173.4万元,尚有99户村民未交纳,其余款项待工程决算审计后再向群众收取。

该项目启动以来,由于武罐高速公路线型走向迟迟未定影响项目选址和规划,加之群众对搬迁安置意见不统一,集资款不到位造成资金有缺口等原因,工程进展缓慢,迟迟无法入住,部分群众额外承担了租房费用和灾后重建贷款利息。由于项目在工程预算、工程招投标、户型结构设计等环节透明度不高,未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导致群众不满。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小区的水、电、绿化、消防等配套、附属工程正在抓紧实施。

(二)关于武罐高速公路征用村民土地问题。

1994年,原城郊乡深沟村将该村42.9亩土地以20年期限租赁给本村村民何某修建养猪场。2012年4月,武罐高速公路征用该42.9亩土地时,村民不知情,高速公路项目办直接与何某签订协议并发放补偿款,引起群众不满。2014年11月,陇南市武都区相关部门追回300.3万元土地征收补偿款,发给村民,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当地落实督查建议的情况

督查组针对当地在政策宣传、工程建设以及土地征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督查建议。对此,武都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一是武都区委、江南街道及社区分别成立了整改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整改工作,并抽调12名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街道干部,与社区“两委”干部和监委成员包组包户开展工作。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完善附属工程建设和相关资料手续,公开公正做好工程决算审计和房屋质量验收等工作,确保尽快达到交付条件,对于按期完不成任务的严肃追究责任。三是认真宣传异地扶贫搬迁、土地征收等相关政策,就房屋户型结构、工程造价核算、房屋分配等问题与群众充分沟通解释,赢得群众理解,积极督促未交费群众交纳房款,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群众筹资难的问题,确保群众今年10月搬入安置楼。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9/15 18: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