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辽宁健全联合接访机制 超9成问题就地解决在信访大厅
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 www.gjxfj.gov.cn日期: 2012-09-05 来源: 法制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关闭】
“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已成为辽宁信访工作的名片。目前,全省的市和县(市、区)全部建立了信访大厅,健全了联合接访机制,90%以上的信访问题在本级信访大厅都能得到及时调处解决。
职能部门进驻信访大厅
早在2004年2月6日,作为试点,沈阳市沈河区投入1200万元,创建了沈河区人民信访接待大厅。之后,15个政府职能部门进驻大厅,实现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各责任单位对信访大厅负责,信访大厅向区委、区政府负责,而其他一切工作,均由大厅以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直接进行指挥、调度和操作。
从2008年4月开始,沈阳市建立了市、区(县)两级信访大厅。目前,这一模式已在辽宁全省铺开。
开通视频实现异地接访
2009年,全省开通视频接访系统,实现了所有县(市、区)和主要省直部门与省信访大厅异地联合接待。
开通视频异地接访,仅仅是方便新房的举措之一。此外,2006年10月,辽宁省开通了群众来信免邮资的“绿色通道”。2008年进一步推开“网上信访”,14个市和90%的县(市、区)开通了网上信访业务。2010年,全省县(市、区)全面推开信访代理工作,通过在县(市、区)、街道(乡镇)、村(社区),分别设立信访代理服务中心,代理室、代理站,配备专职信访代理员,建立起“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信访服务工作网络。
大厅每日都有领导值班
为了保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市、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每月接访至少一次,每天要有一名领导干部在信访大厅值班的硬性规定。同时,每位县(市、区)党政领导都发一本领导干部接访手册,每次接访都必须亲自及时填写,不得代填。
一份2012年省级领导干部包案解决信访问题汇总表呈现在记者面前,上面注明包案领导、承办单位、上访人姓名、单位或住址、反映的主要问题等,其中,省委书记和省长的名字赫然在列。
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各级党政“一把手”都自觉亲自解决疑难复杂信访事项。1993年,兴城市“七彩城”建设指挥部对宁远街道办事处西一村进行动迁,由于当时财力紧张,“七彩城”建设指挥部拖欠西一村集体房屋动迁补偿费、三田补偿费、电力搬迁借款近100万元。问题一直拖了20年也未解决,村民不断上访。兴城市委书记于学利包案后,亲自接待信访群众并找到相关当事人了解情况。通过摸底调查,于学利果断采取措施,由市财政全额拨付,解决了这一拖欠多年的上访问题。
制度有了,还要定期进行督查。记者在辽宁省信访局网站上看到,个别领导在领导接访公示栏中,显示当月接访的数量为零。据辽宁省信访局有关人士介绍,这样的结果表明,个别领导没有认真执行各级领导干部接访制度,依据有关规定,省信访局要将他们接访情况通报给省委组织部门。
记者查阅了2011年关于集中检查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接访手册情况通报,看到在44个县市的88名党政主要领导中,填写手册较好的42名被给予了通报表扬。辽宁省信访局每月在网站上公示市县区领导接访情况,集中检查和抽查领导干部接访手册。
风险评估叫停49个项目
做好信访工作,根本在于妥善解决问题,这是所有信访干部的共识。近年来,辽宁信访部门从源头抓起,推动“关口”前移,推动信访工作由“事后救火”向“事前防火”转变。
辽宁省先后下发了《关于建立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把风险评估作为定政策、作决策的“刚性门槛”,最大程度地避免因决策不科学引发矛盾冲突。2010年至今,全省共对1431个项目实施了风险评估,叫停49个。
辽宁省还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拆迁工作管理,依法规范拆迁行为的意见》等40多项政策规定,最大程度地防止因政策不周全引发信访问题。(记者梁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