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荥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把信访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为民信访”、“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加强源头治理,强化各级责任,把问题、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通过一把手带头落实领导接访、下访、包案制度,不断拓宽和畅通信访渠道,紧紧围绕“事要解决”抓案件督察督办,加强信访干部的提拔重用和新提拔干部的信访岗位历练等一系列措施使荥阳市信访形势整体趋好,全市信访秩序明显好转。2013年、2014年度获评郑州市信访工作先进县市区,2015年度获评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市区。
1 领导带头接待群众来访
7月14日,在荥阳市郑上路西侧的安置小区建设工地,隆隆作响的挖掘机正在开挖地基。看着眼前繁忙赶工的景象,村民刘建设兴奋得连说“没想到”,他没想到买的楼房会遭遇资金链断裂,没想到上访的事情能得到书记重视,没想到停工的楼盘迅速复工。他十分感慨,“没想到才向宋书杰书记反映完问题没几天,市里就开始有动作,一点儿都不来虚的,让我们心里踏实。”
拆迁安置涉及众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牵动着荥阳领导的心。2015年,荥阳发生3起涉及拆迁安置的信访案件全部得到解决,这得益于市领导亲自包案解决老大难案件,积极化解。如今,新的开发商进驻,工地复工,地基开挖,楼房已出地面。
近年来,荥阳县域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短短几年,便站到了全省发展的先进行列。在发展过程中,各类信访问题随之而生。“群众通过来信来访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是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对这些问题,我们不仅要办实办好,更要及时高效。”荥阳市委书记宋书杰的谈话,为信访工作定下了调子,那就是“站在群众立场上去做工作”,从“为民、便民”的角度出发,到一线倾听社情民意,为民解难题、办实事。
为此,荥阳市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在完善信访机制上下功夫。坚持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建立市、乡、村领导干部接访长效机制。市委书记和市长带头,每月各安排一天时间接待信访群众,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其他党政领导每月安排两天到信访局接待。各乡镇、局委一把手每周五坚持在岗接访,其他党政领导不间断在岗接访。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轮流接待。信访局做好接访案件登记、跟踪督察,及时落实接访解决问题情况。
“信访工作重在落实,贵在坚持,不能‘想起来一阵子’,而要持之以恒。”宋书杰说。在他看来,领导重视信访工作不是一阵子重视,而是长期的稳定的重视;不是仅仅党政一把手或分管领导重视,而是领导班子整体重视;不是哪一级领导班子重视,而是各级领导班子层层重视。
“只要领导重视,只要制度能坚持好,再难的信访问题也能得以化解。”荥阳市信访局局长王超峰深有体会地说。目前,荥阳五大类17个重大不稳定因素,都可稳可控,问题都在稳妥推进解决中,有些已经得到化解。为啥能解决?书记市长带头分包重大信访案件,重大信访案件全部由常委分包,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
干信访,不忘初心。站在群众立场上去做工作。市委书记宋书杰身先士卒,带动荥阳市四大班子领导重视和参与信访工作。他对接待的每一位来访群众,都认真听取诉求,详细询问事由。对能够解决的有实质性内容的,要求责任单位限期解决;对没有政策或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耐心向群众解释;对问题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亲自召开信访联席会研究解决。在来访接待日,他坚持不接待完来访群众不下班。如7月1日牺牲中午休息时间一直接待到下午,群众对此比较满意。
亲自推动问题解决。针对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人员结构复杂、社会影响大、化解难度大的特殊疑难信访问题,宋书杰亲自召集信访联席会开展评议,集中克难攻坚。要求四大班子领导既要包案更要办案,对分包案件要逐案听取情况汇报,要逐案研究解决办法,要逐案督促处理意见落实,确保每一起案件、每一个诉求都得到及时妥善化解。
荥阳还建立起一把手沟通群众渠道。利用“市委书记连民心短信平台”,由市委、市政府督察办在接收群众短信、接听群众来电后,第一时间登记、受理、转交相关承办单位办理,并及时将办理结果通过短信、电话形式向反映人回复,或者当面回访、实地查看,跟踪督办。市领导还经常查看短信平台群众反映问题和办理情况。短信平台开通运行以来,切实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为民服务的水平,荥阳市矛盾纠纷和越级信访量明显下降。
近年来,荥阳市加大信访工作力度,通过上下联动,部门联手,形成一体化的矛盾解决机制,畅通信访渠道,许多信访积案得到圆满解决。
2 信访“三变”成效自见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3年以来,荥阳市信访总量下降33%、越级访量下降65%、赴京非访量下降88%、倡导的信网电初次投诉上升(初信、初次网访、电话投诉同比分别上升41%、79%、85%);今年上半年,上级交办信访积案首批化解率96.5%,第二批化解率89.2%,荥阳信访形势呈现“三降一升一好转”的良好态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荥阳市把信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注重群众意愿,以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为目标,趟出“三变”新路,“变群众往上跑为干部往下跑,变分散办事为集中办事,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变干部决定为群众商定”,不断拓宽群众信访渠道,让群众诉求落到实处。
变群众往上跑为干部往下跑。把各级领导干部请到一线,主动约访,强化“一线”化解,建立领导预约接访制度。当事人有需要,只要一个电话,就能预约到分管领导面对面接访。让群众不出辖区就能见到想见的领导,就能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
“1万多元的工资终于拿到手了。”荥阳市刘保林说,他反映其在城关乡柿园村新建污水处理站当管理员,2014年未给工资的问题。“俺就是把问题反映上去,没过多久就把钱拿到手了。”通过加强信访工作源头治理,及早发现,及早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
变分散办事为集中办事。把重点委局调到第一线,把责任单位推到第一线,为避免群众在多个部门来回奔波,荥阳市建成2000余平方米的多功能信访大厅,12个与群众利益较密切的部门入驻。同时,开通视频接访、网上信访及电话热线,方便群众及时就地反映诉求,达到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效果。
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把消除隐患工作压在第一线。让领导干部走到群众中去问冷暖、听民声、解民难、赢民心,信访总量下降了三成。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李献武履新不久,已牵头开了两次信访协调会。他说:“尽管刚调任荥阳,但信访工作不能松劲,必须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信访工作要尽快担起来。”
针对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或者解决后信访人不满意而坚持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信访案件,采取“信访问题领导包案、集中化解”专项活动,要求“案结事了、群众满意、息诉罢访”。通过活动的开展,一大批“信访积案”、“骨头案”、“钉子案”得到化解。
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在接访中,把群众当“家人”接待,把矛盾当“家事”看待,把化解矛盾这项工作当“家业”对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类施策、积极化解。凡是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制订方案分步解决;对于信访群众坚持过高诉求或无理缠访闹访的,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稳控工作。
炎炎夏日,荥阳市信访接待大厅里的上访群众心头十分清爽。“没想到王新亭市长亲自来接访。”家住乔楼镇李沟村的刘书红说。
“土地补偿方案严重不合理,侵害了少数人的权益;李沟村委补偿方案公示时间存在造假。”刘书红历数了征地拆迁中的问题,市长王新亭认真地记着笔记。
当即,王新亭迅速安排信访联席会,有关部门认真调查,妥善处理,结果上报,并交由所在的乔楼镇人民政府落实。很快李沟村委对郑州卫校占地补偿等方面工作做好宣传和解释,得到了信访人的理解。
“群众本来是带着情绪来的,当看到有市级领导去接访,心里感觉有了依靠,气自然就会消去一大半。”王超峰说,与群众面对面接触,群众认可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更清晰了,很多矛盾也就容易化解。
3 信访一线成干部锻炼的主战场
年轻干部王一冕如今已在荥阳市产业开发区任职,回想起在荥阳市信访局锻炼的那段难忘岁月,他不禁感慨地说:“受益匪浅!信访工作不仅教会我与群众交流的方式方法,更让我理解了民生,提升了实际工作能力。这一段将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只有把基层一线作为年轻干部求真求实的主课堂、成长成才的主渠道、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年轻干部才能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才能体谅群众疾苦,才能真正和群众一条心!荥阳着力拓宽干部实践锻炼渠道,选派年轻干部到市信访局进行工作锻炼,丰富年轻干部的工作阅历和实践经验,真正把信访一线作为干部锻炼的主战场。
被选派干部通过在信访一线的实践,提高了干部应对紧急事态、处理复杂问题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被选派干部认真学习《信访条例》等政策法规,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耐心倾听群众诉求,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本领。强化组织,增强工作力量。
为打造干部锻炼平台,荥阳市已分三批抽调优秀干部35名到信访局挂职锻炼,锻炼期为6个月至1年,由市信访局统一管理,期满后由市委组织部、市信访局统一考核,考察材料进入个人档案。
信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被选派干部在锻炼期间,工作与原单位脱钩,服从信访局的工作安排和日常管理,确保干部能切实履行信访工作职责。做好考核工作,在干部锻炼期满后,由组织部进行期满考核鉴定,督促干部真正做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化解积案,促进社会和谐。被选派干部切实履职,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化解信访积案建言献策。
执着于立意,奔走为破题,荥阳市各级领导干部用真情和行动,架起了一座干群“连心桥”,打开了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走实了群众路线,使得信访工作成为解民忧的又一有效途径。
“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心,信访无易事,件件有疑难。关键是要敢于面对问题,善于应对问题。”荥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方本选说,信访工作,关键在源头治理,核心在责任落实。出现了信访案件,就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具体的责任部门、责任人来跟进处理,只有这样健全的问题化解机制,信访难题才会迎刃而解。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了信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就近反映问题就近解决。“尽管有些问题尚未完全化解,但群众心中有了奔头,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信访工作推动荥阳持续跑出发展“加速度”,收获一张优秀的“成绩单”:连续四年荣获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先进单位、长效机制先进单位,荣获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工作优秀单位,荥阳产业集聚区晋位升级为二星级。荣膺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60位;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33位。荥阳近年来始终保持在全省发展第一方阵,荣获河南省2014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市第一名,2015年度综合排名第三。(记者 徐建勋 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