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百里杜鹃管委会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群众会+”激活 发展源动力
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 www.gjxfj.gov.cn日期: 2016-01-07 来源: 贵州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关闭】“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将上级各项工作任务的‘线’,巧妙地穿在群众工作这根“针”上?拓展村民自治,密切干群关系,点燃群众激情,激活农村发展源动力,百里杜鹃管理区用创新书写出了新答案。
2015年12月21日,走进青瓦白墙、古树掩映的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迎丰村,一幅美丽乡村的幸福画卷徐徐铺展开来。村委会办公室里,村支部第一书记万伦正,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陈永荣,正召集群益、群兴两个村民组的10余名群众开会,主题是就流转500亩土地给引进的公司种植车厘子和草莓向群众征求意见。
“土地流转给公司每亩每年得400元流转费;到公司基地务工每月至少有1500元收入,一年就是18000元。地还是自己的地,合同期满后,自己不想流转还可以收回来,大家算笔账,一年从只收几百斤包谷变成了收入22000元,划不划算?”
短短的几句话,把道理说得明明白白,大家听得清清楚楚。“路通了,环境变好了,不愁吃不愁穿,就是荷包里缺点活钱,村干部帮忙出点子,我们都拥护。”村民杨守仁的一席话代表了参会群众的心声。
这是百里杜鹃“群众会+”工作模式的一个普通场景。
针对当前农村群众思想多元化、干部群众工作方法老化的实际,百里杜鹃探索出“群众会+”工作模式:把群众会作为贯彻落实政策,统一群众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合力的基本手段和工作平台,通过“群众会+思想政治教育”、“群众会+法治毕节创建”、“群众会+政策宣讲”、“群众会+精准脱贫”、“群众会+纠纷调解”等多种形式,实现群众会与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机融合。
“‘群众会+’杜绝立牌子,搭架子,糊面子,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百里杜鹃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长王荣猛一语中的。今年以来,百管委组织部就如何开好“群众会+”共开展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专题培训8次,要求群众会在会议内容上讲重点、讲细节、讲“土话”,在干群互动上听群众意见、解群众困难、让群众评价,在组织方式上重在小型、灵活、实用。
实践见真章。自推行“群众会+”工作模式以来,百里杜鹃管理区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共组织召开群众会2000多场次,引导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61个,协调处理矛盾纠纷506件。
“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广大群众‘我要脱贫、我要发展、我要小康’的内生动力被激活了。”王荣猛说,“群众会+”工作模式的实践说明,群众工作的传统工作方法不能丢,必须在创新中继承,群众主体地位不能忘,必须在尊重中引导,驻村工作思路不能乱,必须在实际中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