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家住经开区金碧湾的老杨早早就起了床,简单洗漱后,精精神神、高高兴兴地踏上晨练之路。
“要是在以前,一觉醒来无精打采不说,还得吐槽一番立交桥的噪音,让人身体、心里都难得舒坦。”老杨说,因为这一问题,他和邻居们多次到省、市上访,后经贵阳市相关部门多次论证,耗资200余万元修建声障墙,恼人的噪音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生活环境真是来了个‘华丽转身’!”
老杨生活环境的“华丽转身”,正是贵阳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倾心听民情真心办实事,倾力化矛盾奋力解民忧的缩影。
近年来,贵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做好信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坚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突出问题,做好矛盾纠纷排查,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加大接访工作力度,加强队伍建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树立群众工作理念 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
作为西部欠发达的省会城市,贵阳底子薄、基础弱,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任务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做好信访这一“具体的、细致的、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就更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始终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刚对信访工作直接过问、直接部署、直接推动,多次在市委常委会上听取工作汇报,多次到市群工中心接访,并带头包案。去年3月,陈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将信访维稳工作作为反“四风”的“一号工程”,一举扭转了全市信访工作的被动局面。其他市领导也纷纷带头包案,按时到市群工中心接访,解决问题,对群体性问题、特殊人员等情况每日排查研判调度,明确包案化解责任。在今年5月、6月开展的“信访督查月”专项行动中,市四大班子部分领导亲自带队,多次深入各地各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对因工作不力、不到位造成严重影响、后果的,进行了严肃问责。
在市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各级党委(党组)把研究解决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作为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把信访维稳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过问、靠前指挥,深入推进“一号工程”,落实“第一责任”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肃问责”工作要求。通过领导主抓,逐级带动,全市各级各部门抓信访稳定工作的责任感、主动性明显增强,各级“党委主责、中心牵头、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贵阳市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总体预案》、《贵阳市重点敏感期信访维稳专班工作机制》、《贵阳市网络舆情维护稳定工作机制》等工作机制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建立完善,全市信访维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扎实开展群众工作 有效破解信访难题
群众来访,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只有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当好群众的靠山,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
近年来,贵阳通过领导包案和接访、集中交办、社会力量化解等措施,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发挥贵阳和谐促进会、7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和137个调解工作室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一案一策,综合施策,最大限度化解信访积案。
南明区后巢乡朝阳村片子山组村民反映宏基公司将村民的22套安置房抵押,村民无法办理产权的问题,是一起历史积案。在“一号工程”实施过程中,为妥善解决村民诉求,市群工中心多次组织相关单位举行协调会,现场核对、核实,并在50天内为所有村民依法办理产权证,使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多年积案50天化解,这是全市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将其作为反“四风”“一号工程”的一个例子。
同时,贵阳近年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不断创新,破解信访难题,狠抓“事要解决”,在原信访局的基础上,组建市、县两级群众工作中心,在中心集中设置接待窗口,建立窗口调处、中心调处、领导调处“三级调处”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把矛盾纠纷的“中转站”变成“终点站”,切实减少不稳定因素。
今年以来,贵阳对积案、难案进行排查梳理,已化解2000余件。
健全群众工作网络 搭建服务群众新平台
只有知道民情民怨,才能更好地关注民生。如何让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及时传递到党委政府的耳中手中,及时就地办实事、化解矛盾,是市委、市政府始终紧抓在手上的一项工作。
9月28日,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10多年都不来往的甘永伦、甘永福、甘永兵三兄弟终于又一次聚在一起,吃饭喝酒、畅叙亲情,这得感谢村里的“五老”义务调解队。原来,10多年前,三兄弟以为三人中有人偷偷多领了家里的公粮退款,可互相多次交涉后却没有人“认账”,兄弟间因此闹僵,互相不来往、不说话。翁朵村群众工作室“五老”调解队成员赵云开、夏正江觉得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今年以来多次到三户人家了解情况,并找出当年的退款记录进行比对,才发现三人中没有人多领一分钱,三兄弟10多年的心结由此被解开。
今年5月,翁朵村群众工作室成立由德高望重老人、离退休返乡老干部、农村老党员、离任老村干部、乡村老教师组成的“五老”义务调解队,按“处早、处小、处苗头”的原则走村串寨,化解各类纠纷,至今已调解矛盾纠纷95起。自群众工作站成立以来,翁朵村一直是“零上访”。
近年来,贵阳借鉴“枫桥经验”和“余庆经验”,从“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基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决策水平、强化排查化解”着手,进一步做强社区、做实居委会、做精网格。在市、县两级建立群工中心的基础上,按照“四有六统一”的标准,贵阳在75个乡镇、93个社区、912个村、534个居委会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群众工作网络,做到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同时,贵阳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全新的集办理服务、投诉查询、满意度评价、矛盾排查研判、信访指数管理、统计分析、人民建议征集七个关联互补功能模块为一体的网上信访工作系统。“目前,围绕市委提出的‘一网两责三化四库’(一网即‘数据名声’网,二责即定责问责,三化即智能化、精准化、可控化,四库即信访数据库、政策法规库、专家案例库、特殊人群库)工作目标,市群工中心正加速优化信访信息系统,发挥大数据优势,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全力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网络化。”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群工委副书记、市群工中心常务副主任、市信访局局长朱玉峰说。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当前,贵阳正处于“守底线、走新路、打造升级版”的关键时期,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来自市群工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信访形势呈现出“三降一提升”的良好态势:进京非访同比下降明显、到省访同比大幅下降、到市访同比下降明显,市级初信初访化解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