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广东网上信访大厅正式开门接访,标志着经过3年的努力,广东省网络问政工作迈入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在省委办公厅召开的第六次网友集中反映问题暨网上在线接访会上,6位来自东莞、河源、江门等市的信访人分别在当地信访部门的视频信访室与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及省信访局等部门负责人“视频网聊”。
在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大潮中,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网民第一大省,广东利用和发挥好网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十分必要。广东网上信访大厅开门接访,为广东省网络问政创造了新的载体,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信访系统在全国开创了先河。
现场 信访群众与省领导网上“面对面”
信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向省领导“面对面”反映问题。
“我是东莞虎门一个楼盘的业主,我们长期受附近高速公路噪音的影响,希望有关部门在高速公路两侧加装隔音板。”来自东莞的一位女士第一个通过广东网上信访大厅的网上视频信访室反映诉求。徐少华当场答复她说:“你反映的问题我们会交办给省交通厅、环保厅有关负责同志,请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尽力解决这个问题。”
来自河源市源城区的村民陈陆军反映:“广梅汕铁路建成后阻断了我们村主要出行通道,村民出门要绕道走很远,学生上学也很不方便。”对于村民们的苦恼,徐少华当场答复:“请河源市信访局把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正式登记为信访事项,尽快通过信访系统传到省信访局。我们专门对此立一个交办件,具体请河源市政府牵头,与铁路管理部门协调帮助村民解决问题。”
短短40分钟左右,共有6位不同地方的信访群众享受到广东网上信访大厅视频信访功能带来的便利,不用路途奔波,就与省领导和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上话。接访领导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逐一作出了详细的答复和批示。
同时,还有很多网友对信访过程进行“围观”。“视频信访节约了信访群众的时间,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福祉,”信访人陈陆军对记者说。
处理 前台“虚拟”后台“落实”
开通了新的网上信访渠道,9月26日的交办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据统计,本次交办会在线网友2.4万人,点击量达89万次,留言发帖998条,各项统计数据与上次交办会相比大约增加了一倍。
记者了解到,视频信访系统可与目前的网上信访处理平台有机结合,领导在接访的同时,可阅批处理信访事项,完成整个信访事项的批示交办。虽然网上信访大厅是“虚拟”的,但是对于群众信访事项的办理却要落在实处。在9月26日的在线接访中,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133条信访问题作出了办理批示,足以显示网上信访的高效便捷。
推广 省市联通推广至21地市
据悉,广东网上信访大厅已成为网络问政的一个重要渠道,省委、省政府计划将这个大厅的模式推广到全省21个地市,形成“省市”两级联通的网上信访大格局。
徐少华在接访时说,广东省网络问政工作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目前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制度正在建立,一种理性表达、良性互动的氛围正在形成。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网络问政是了解社情民意,汲取群众智慧,化解社会矛盾,增进与群众感情的有效渠道。当前网络问政在全国各地兴起,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广东省学习借鉴。下一步,广东省在坚持行之有效做法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机制和做法。
架构:“7室1厅”
网上信访投诉室:可提出信访诉求和建议,通过来信建议发布栏可以查看到公开的信访件和建议。
领导网上接访室:提前预告领导网上接访的时间及参加网上接访的领导,领导网上接访当日图文直播领导接访的信访案件及批示。
手机信访服务室:可在此查询手机信访的办理进度、结果,以及查看手机信访公开案例。
网上视频信访室:信访人获得一个信访事项编号,并凭借该编号以及身份证号就可直接与接访领导通过网络视频通话。
电话信访服务室:可查询相关省直部门及地市电话信访号码。
政策法规咨询室:可查阅相应信访法规、部门规章、工作文件的材料。
公众服务室:兼信访和查询两个功能,信访人可进入各市网上信访进行投诉和填写对广东网上信访大厅的意见、建议。
各市网上信访大厅:链接进入各市信访大厅。
输入网址www.gdwsxf.gov.cn,便可进入广东网上信访大厅。广东网上信访大厅集视频信访、网上信访、手机信访、电话信访于一体,并模拟现实中的信访大厅,设置了网上信访投诉室、领导网上接访室、网上视频信访室、手机信访服务室、电话信访服务室、政策法规咨询室、公众服务室,以及即将接到各市的网上信访大厅。
焦点
一人视频信访,千人可“围观”
网上视频信访系统:
在诸多功能当中,广东网上信访大厅的视频信访是国内首个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信访系统。对信访者不限信访地点,只要有宽带上网及麦克风,即可进行视频信访。接访人随时可以在网上对群众的信访事项作出批示。
此外,网上视频信访系统还设置了网友“围观”的功能,目前可以同时容纳1000个旁听群众在线“旁观”视频接访。一人视频接访,千人可以“围观”。
除视频之外,信访人和接访人还可进行文字交流。信访人若认为自己反映的视频有必要保密,可以采取私聊的方式由接访人和信访人单独视频,旁人均看不到。
视频信访首创支持单对单、多对单、多对多的接访形式,有利于对群众反映的疑难信访事项作出正确诊断;首创支持视频信访群众围观、网民可在线直接观摩视频信访现场全过程的模式,扩大了视频接访的影响力。
■对话
网上信访大厅是发展趋势
徐少华表示,传统信访大厅最终将更多地保留后台处理的功能
“越来越多的信访者通过网上信访大厅反映诉求将是发展的趋势。”
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指出,广东将加快把“云计算”理念运用于社会建设各领域。
南方日报:您在9月初举行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读书学习务虚会上作的关于云计算的发言让人印象深刻。这次网上信访大厅建设也是您亲自进行了部署。
徐少华:信息化是一个浪潮,特别是在进入新世纪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虽然全球曾经历过互联网的泡沫,但当泡沫挤掉之后,互联网现在的发展更健康。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趋势就是“云计算”的理念加快运用在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党政机关怎样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运用信息化的最新成果来改进工作,值得认真研究。支持应用“云计算”的理念和技术,并成功应对挑战,将是广东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的重要工作。
南方日报:信息化如何具体应用在党政工作中?
徐少华:在电子办公方面,非保密性的党务、政务海量信息,应该进行公开,让广大群众参与科学民主决策。在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从现在开始的后10年,要建设更多的电子办事大厅,让老百姓通过电子终端就可以直接上网办事,不需要到实体性的办事机构办理,这也符合时代的潮流。
南方日报:网上信访大厅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新成果。
徐少华:广东网上信访大厅把原来的电话留言、网上信访、手机信访等多个功能集中起来,建设一个“前台形象虚拟、后台办理实际”的大厅,通过点击网页,就可以进入不同的信访功能区。虽然它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信访大厅,但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越来越多的信访人通过网上信访大厅反映诉求将是发展的趋势,传统的信访大厅最终将“让位”于网上信访大厅,更多地保留后台处理的功能。
南方日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都报系网络问政团队牵头推进,由奥一网、南方报网和南方民间智库等单位执行建设的广东网络问政“云平台”已开始研制开发,对此,您如何评价?
徐少华:这个设想可以提交参加“南粤智多星”金点子奖的征集评选。
专家点评
网上信访重落实要形成监督机制
广东网上信访大厅9月26日正式开通,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采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袁刚。
南方日报:对广东网上信访的模式您怎么评价?
袁刚:网上信访大厅作为一个渠道、平台,让省领导通过视频接访,面对面倾听民声,这是在继官员和网民网络交流后的又一创新。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拆字解读过“信访”,说“信”字是由“人”和“言”组成的,“访”字是“言”字旁加个“方”字,意味着党和政府设立信访局是要给群众一个讲话的地方。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信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把民声反映出来,把问题暴露出来,有错就改。广东省领导的亲民姿态值得肯定。打个比方,网上信访大厅的开通,好比有了一个随时能互动交流的平台,有助于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疏导困难解决问题,达到百姓、社会、国家都受益的三赢格局。
南方日报:网上信访大厅的特色是网上信访、手机信访、电话信访、视频信访四位一体的在线接访模式,您对此有何看法?
袁刚:信访者最看重的还是在回复和落实。网上信访大厅是一个很好的思路,网络、手机、电话、视频也都是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这样的处理模式能做到快捷、方便,省去群众反映问题的长途奔波之苦、付出成本和上传下达的种种繁琐程序。然而要让好的政策有成效,就要重落实重执行。这里还涉及到一个监督和追责的问题,如何落实重在监督。最好的监督莫过于形成制度、机制,以公开化和透明化为准则,然后请公众来检查来验收。但信访工作要触及很多人甚至是很多部门的利益,这就需要下真正的决心,相信广东有这个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