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地方动态
地方动态

河北邯郸市信访局局长申钰彬:“连心桥”上真公仆

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 www.gjxfj.gov.cn日期: 2011-06-15 来源: 河北日报

【字体:    【打印本稿】 【关闭】

申钰彬搀扶上访群众

邯郸市963万人口,位于河北省的南大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位置。这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也有一支生机勃勃的干部队伍,由申钰彬任局长的邯郸市信访局,就是全市干部队伍的缩影。

与时下“朝九晚五”,“吃着火锅唱着歌儿”的上班族比起来,这个信访工作干部团队显得尤为 “另类”。他们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群,面对一家一户和社会矛盾纠纷的“疑难杂症”,每天都工作在百姓中间,面对面,手拉心,心贴心,没有时间休息、陪家人、享受生活……

“团长”的担当

“团长”申钰彬有着一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怀。他一再谢绝采访,一再强调,要写就写团队。但信访干部说,他最敬业,不要命,对党忠诚,对群众最好;他的嗜好,没有别的,就是工作。

早在1996年,申钰彬就担任过邯郸县信访局局长。一年后,他又先后担任过南堡乡党委书记、邯郸县建设局长、峰峰矿区区委常委。2007年7月,被任命为邯郸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

时隔十几年后,自己又跟“信访局局长”划上了等号,他自己也没有料到。

申钰彬说的最多的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是各级党委、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惠及群众。他说,邯郸市同全国一样,都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但由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做好信访和群众工作的决策部署,邯郸的信访形势实现了良好局面,呈现出“两下降、一好转、一提升”的良好态势。“两下降”,即:越级信访量大幅下降,去年全市群众进京集体上访下降52%,赴省信访下降39.4%,其中赴省集体访批次下降86.3%;进京非正常上访大幅下降,去年进京非访同比下降78%;“一好转”,即信访形势实现根本好转,到市围堵党政机关和道路交通的信访问题下降90%,依法、逐级、有序信访成为主流;“一提升”,即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去年以来共解决信访问题2652件,群众送锦旗、镜匾、感谢信820余面(封)。

但他自己总认为仅仅做了应该做的一点事儿。闲谈中,他说了一件事。2007年的10月14号,早晨起来,他鼻子流血不止,直接去了医院。医生刚开始检查,他就接到电话:“钰彬,赶紧快来,群众到政府上访了!”他一听,连鼻子流血也顾不上了,用药棉一塞就马上赶到现场,站到人群中了解情况。当得知小区坚持要将物业管理费和暖气费捆绑收取,因居民不乐意才上访的情况后,当即拿着喇叭大声向上访群众喊话:“我是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长。捆绑收费不合理,我们马上到小区解决,请你们先回去!”市领导组织召开会议,立即取消捆绑收费,不能让群众因为这个问题受冻。散会后,申钰彬马上就带人跑遍了四个有问题的小区,顺利把事情解决。

由于历史原因,上访老户曾是信访工作的突出问题。一上任,申钰彬就开始一家一户走访老户。南到河南地界,北至邢台相邻,谁是老户,就往谁家跑,一连走了80多个老户,主动把事“揽”在身上。

为了方便上访群众与信访干部的联系,他开始在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上花费心思,并给它起了个温馨的的名字:亲情联系卡。信访干部每人都有,上面不仅公布了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手机号码,还有温暖人心的“亲情寄语”与带有引导正确信访和忠告不合理信访的“真情嘱咐”。每人每天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形成了全天候受理信访问题的信访网络。申钰彬本人更是身先士卒,干脆连自家的电话号码都放了上去。

树立为大局服务意识,主动为大局服务是申钰彬和他的团队一个鲜明的特点。对涉及重点项目、征地拆迁、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信访事项,他们不仅讲清群众的“小道理”,更讲维护大局、整体利益的“大道理”,既当好排查员、化解员,又当好宣传员、服务员。在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拆迁中,主动深入现场和群众家中做工作,化解了50多起信访隐患和矛盾。

在市信访局,老百姓送来了许许多多的锦旗、镜匾和物品。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中,改变的是一个个不同的上访人、上访事,不变的是对党的忠诚,对百姓的感情,对工作的责任,体现的是一支团结奋进、激情四射的信访团队。

但申钰彬说,永不满足,深知差距很大,一定不辜负中央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厚爱,一定全心全力做好工作,为信访系统和干部争光。 邯郸市信访局面对党旗宣誓: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创先争优、事争一流

“铁杆搭档”进行时

副局长安凤玲并不是团队中唯一的一位女性。除她之外,还有副局长石丽英,挂职副局长、法学博士李凡。为了信访工作,石丽英一干就是20年,虽然天天很疲惫,但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形成了始终不渝的性格。李凡的婚期一推再推,直到最近才刚刚结婚。“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安凤玲感叹。

两年前,安凤玲由邯山区人大副主任、渚河路街道办事处书记调任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信访局副局长,主要负责邯郸市主城区的接访工作。刚来的时候,她便遇上了“下访周”。她当时被派到武安市下访,直接走到群众家里,和他们一起聊天,一起住,一起包饺子,吃拽面,倾听他们的诉求,然后联系有关部门帮他们解决问题。信访工作也可以这样做,她觉得很有乐趣。

说话声音很大,笑声爽朗,十几年的基层群众工作使这位美丽的女性从骨子里透着一种坚毅、雷厉风行和不服输的劲头。从来没有时间进美容院“拾掇自己”,从来没有接送过孩子,有时候就连家务也顾不上,安凤玲好像把时间都给了信访工作。说起来,她有一丝对家庭的愧疚。

有时候,一些群众看到来解决问题的是个女同志,会表现得很不屑。“一个女同志,能干啥。”他们嚷嚷。

类似这样的话,安凤玲听多了。更多的时候,她还得面对恶言相向和辱骂。群众话说得再难听她也得往肚里咽。虽然在公众场合她永远保持坚毅的形象,但私底下大哭一阵儿也是常有的事儿。

曾经有个尿毒症群体上访给安凤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群体面黄肌瘦,靠透析维持生命,因病致贫。因为医院透析费涨价的问题,他们坐着轮椅过来上访。但医院也有难处,不涨价吧,就要赔钱,长期这样下去也赔不起。

安凤玲跟各部门沟通,通过尿毒症患者这个群体,举一反三得出一套适用于类似疾病患者群体的解决方式。首先,看是否能通过人社局跟省里沟通提高他们的报销比例,并且通过“直通车”报销,包括类似需要长期医治的疾病,这样就更加快捷;跟卫生局沟通看是否能够设立特困病房,再是把血友病纳入低保范围。她同步给市领导打了报告,交给了市领导,预防永远比补救更关键。

今年3月中旬,安凤玲又管起了联合接访中心的接访工作。联合接访中心开办以来,虽然时间不久,但是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群众上访量稳定,工作起来更加便捷。

安凤玲似乎更忙了。但她却充满了干劲儿。“一天到晚跟群众打交道,我现在做梦都在接访。”

和安凤玲一起负责联合接访中心工作的还有主管办公室、综合处、党总支等事务的县级调研员张社成。同样的要强、对工作高要求、充满激情,这两个人在一起好像是完美的“铁杆搭档”。

张社成自嘲自己是个“打杂的”局长。信访局事务性的东西纷繁复杂,事无巨细,他都要管。“要说感受,还是一个字,累。”

在刚刚召开过的全国信访系统“创先争优?能力建设活动”现场观摩会后,他感觉压力更大一些。如何保持先进?如何让工作更完善?这是每天都会回旋在他脑海中的问题。有的时候他一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

每天下班前,他往往会读上一两份儿报纸。现在信访形势复杂,内容也很多,没有新知识,应对不了形势的要求。每逢星期五团队参加“周五大讲堂”,干部要写《工作日志》和《读书笔记》,对自己手中的案例发表看法,讨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创争目标。他认为,这样的生活很有意义。

信访局班子成员宋光耀、李文龙、薛会山等,高度的紧张和劳累也使他们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偏头疼“有缘”,但一个个都无怨无悔,永远是一个战斗的“勇士”。

“新兵”与“老兵”的信访在线

王德政在没被借调到信访局工作之前就经常与信访局的工作人员“碰面儿”。当时,他对信访工作者的感觉就是“忙”、“太忙”。现在他感受到了是“真忙”。去年11月底,他来到信访局帮忙,主要做一些文字工作,即便是这样,他也经常和信访干部加班到深夜。

他指指桌上放着的《共筑心桥》和《科学发展观干部信访读本》,他是这两本提升信访干部能力编写的内部学习读物编辑之一。“比如说这两本书吧,总结的时候经常半夜一两点回去。任务很重。”

作为团队里的一名 “新兵”,他接访的时候不多,大部分时间,他都是以一种“旁观者”的状态来看接访工作。他感到,信访团队从局长到团队任何一个成员都对老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感到了信访工作的“难”。他说,信访干部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

这一点,已离任但不离岗的调研员张钿深有体会。

作为团队里的“老同志”,他已经辅佐了四任局长。他的女婿李迈克是英国人,在邯郸居住了多年,总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老岳父一天到晚的忙什么。而张钿,却在信访部门上一干就是13年。

长年的信访工作使“眉头紧皱”成了他的习惯性动作,信访工作的“难”单在他的眉头中间两道深深的皱纹中便可窥一斑。

他举了个例子。前些年,建立市县两级医疗保障体系在全国推广开来。邯郸市也发出相应文件。这就意味着邯郸市被下放到区县的企业不能在市内享受医保。然而,区里的医疗条件不具备,职工缴费基数不合适,医院也是小医院,职工就不同意。结果红头文件第一天刚发出去,第二天企业职工就上访了。闻讯后,张钿赶紧来到现场。

“职工在这上访,让你表态,你又不是决策者,又表不了态。我打电话请示,说让劳动局解释,信访局跟劳动局就得吵架。劳动局更多考虑的是医保的风险,万一缴费少,花得多,崩溃了怎么办。信访局想的是现在职工眼前利益解决不了,今天是4个企业,明天就可能更多的企业来上访。我们之间的争执不是为个人之间的恩怨,而是怎么能干好这个事。”

市领导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开会调整,下放的企业依然可以在市参保,劳动部门也要加强督查,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向区县属移交。

“头一天发的文件,第二天就调整过来了。”张钿说。在政策不规范的时候,通过信访这个窗口,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也促使政府调整政策。

“信访问题不是信访部门造成的。要解决信访问题,必须让责任部门负起责任,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张钿动情地说。

记者了解到,张钿的爱人年轻时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然而信访工作的特点却让他没时间顾家。于是,邯郸市农林路精神病院的院长和副院长就成了他的“哥们”。每次他要去执行任务,不管爱人精神有没有出现状况,都把她送到里面。有时进京值班一走就是10天半个月。爱人这种状况,送到医院就是没有法的法儿。

现在,张钿59岁了,他又添了可爱的混血小外孙。按说离任后,他终于有了大把时间享受闲云野鹤,天伦之乐的生活。然而不知为什么,他仍然工作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岗位上。信访干部的特有品质和信访工作的“难、烦、累、苦”,让他记忆犹新、难以割舍。新老干部创先争优、事争一流的精神让人佩服。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9/15 18: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