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吉峰:为群众解“事结”化“心结”的贴心人

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 www.gjxfj.gov.cn 日期: 2021-05-24 来源: 国家信访局

【字体:    【打印本稿】 【关闭】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十年来,薛吉峰在福建省南平市信访局接访窗口一线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信访群众解难事、办实事。2012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5万余人次,主持召开协调会近700次,先后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

  不惧艰难、奋力作为,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2009年组织选派薛吉峰到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任下派村书记。所在村情况复杂,干群关系紧张,历史遗留林权纠纷问题突出,村民自发筹集资金6万元作为上访经费,有的村干部还带头上访。面对“烫手山芋”和村民的质疑声,薛吉峰在心里暗暗立誓:“无论千辛万苦,用三年时间一定要把这个村子建设成和谐美丽乡村”。他挨家挨户开展谈话调研,结合村情拟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即:谋稳定、抓发展、强队伍。针对历史遗留纠纷多的问题,薛吉峰带领村民翻山越岭,走山场,定界限,上山勘查,下山协调,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调处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复杂疑难山场纠纷,摘掉了“上访村”的标签。为了改变村貌、发展经济,他先后引进清水工程、烟基项目、健身工程、人饮工程等7个项目,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特别是2010年6月出现特大暴雨洪灾,薛吉峰组织村民抗洪抢险自救,冒着生命危险,彻夜疏导受困群众,在百年一遇的洪灾中没有一人伤亡,经受住了灾难的考验。在薛吉峰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成为了凝聚团结有战斗力的组织,全村面貌也焕然一新。

  任劳任怨、侠骨柔肠,甘为信访群众的“出气筒”。“接访窗口有时就是群众发泄的出气口。”“信访人有困难才会找我们,受气了就忍一忍!”这是薛吉峰工作时最真实的感受,也是他常劝说身边的同事的话语。有一次,薛吉峰接待了一个驻着拐杖上访的老婆婆,因年老耳背,表达不清,又情绪激动,一时无法了解清楚诉求,她一急就冲着他身上吐口水,薛吉峰没有躲避,而是上前扶她坐下,倒了一杯水,一边安慰一边详细听她的诉求,原来是因她儿子智力残疾无法劳作,没有收入,生活困难,而自己也一天天老去,担心自己不能一直照顾孩子,希望政府能帮她解决儿子的低保问题,了解情况后,薛吉峰立即联系了属地,经核实情况,老婆婆所诉属实,可以按程序申请低保,并仔细记录低保办理流程并详细告知她,为她联系好具体经办人。最后,老婆婆讲着感谢的话语,怀着感激和愧疚的心情离开。

  从不退缩、率先垂范,做甘于奉献的“千斤顶”。作为信访工作者要顶得住压力,善于化压力为动力,为民排忧解难。无论是个体访还是集体访,无论信访人何时来,带着怎样的心态,情绪多么激烈,薛吉峰从不退缩,始终站在接访一线,第一时间介入接待调处,设身处地,带着感情和责任为民解难,做化解矛盾纠纷的“千斤顶”。 2014年3月,外省陈某等20余人来访,要求政府协调在南平境内因车祸去世亲友的子女后续生活抚养问题,信访人情绪一度失控,已下班的薛吉峰接到通知顾不上吃饭,带领科室干部,立即到现场开展协调化解工作。他沉着应对,联系了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全力沟通协调,一直工作到很晚,问题终于得到初步解决,这时薛吉峰便让科室干部先回去休息,自己则继续做后续扫尾工作,当信访人感激万分地离开时,已经是午夜了,这时他才如释重负。

  胸怀大局、义不容辞,是勇于担当的“排头兵”。作为政府接待群众“第一关口”的科室负责人,薛吉峰始终铭记自己代表的是党委和政府的形象,有责任有义务为群众解决问题,让群众理解和满意。2020年1月,信访人林某等近百人集体来访,反映某楼盘逾期一年无法交付房屋,要求政府介入处理。了解案情后,薛吉峰认为,既要妥善调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合理诉求,更不能激化矛盾。他毫不畏缩,迎难而上,结合楼盘实际情况,从情、理、法等方面着手,循序渐进、耐心细致进行解释疏导,同时将现场调处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接访,对来访群众提出的若干问题,一一梳理解答交办。最终,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事项得到较好化解。当来访群众离开的时候,他们用温暖的目光和微笑表达着歉意和理解。

  十年来,薛吉峰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带头加班加点,放弃了不少陪伴家人的夜晚和节假日,但他从不后悔,正如他说的:“既然选择了信访工作,那我就要在信访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全心全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

01009003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39961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