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凤:最爱信访这一行

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 www.gjxfj.gov.cn 日期: 2021-05-24 来源: 国家信访局

【字体:    【打印本稿】 【关闭】

  朱希凤,山东省东营市信访事项调解委员会主任、“朱大姐”调解工作室主任,曾任东营市信访局接访科科长,从事信访工作21年,累计接待信访群众8万余人次,亲自协调解决疑难复杂信访事项2000多件,推动200多名信访人的复杂问题得到解决。她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信访问题当家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朱大姐”,曾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为民解忧不言苦,于细微处见真情

  “能为群众办点事,是我最大的幸福,再苦再累也值得。”朱希凤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1年来,她始终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信访群众的满意指数,成为了信访群众信得过的“贴心人”。

  2018年除夕,朱希凤在单位值班,接访大厅里忽然涌进来一群手捧遗像、神情悲伤的群众。她赶紧上前接待,安抚他们坐下慢慢聊。原来,这户人家年仅28岁的大儿子在打工时意外触电身亡,但是赔偿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临近除夕,一家人心灰意冷,来要个“说法”。望着因儿子死亡而一夜白头的父母和咿呀学语的孩童,朱希凤心想,“要是不解决,这家人怎么过年啊!”她立即协调主管部门和涉事单位前来会商。朱希凤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信访人,一边组织测算赔偿标准、研究解决方案和居中调处化解。直到晚上10点多,终于达成一致意见,为这家人争取到了赔偿金。因为劳累和受凉,朱希凤腰椎疼的老毛病又犯了,步履蹒跚地强撑着回到家,一躺在床上就疼得无法翻身,除夕夜都没能吃上饺子。

  在朱希凤的“信访档案”里,记录了无数信访群众的名字,有八九十岁的老人,有生活贫困的弱势群体,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一位因交通事故导致全身瘫痪的妇女,被家人抬到接访大厅,说他们是外地人,由于肇事司机没有支付赔偿金,家里没钱给她治病,要把人留给政府管了。朱希凤一边忙前忙后照顾病人,一边协调相关方面解决问题,反复与肇事司机沟通,落实了部分赔偿金,还主动联系信访人老家的镇政府,按照相关政策为他们申请了救助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后,信访人泪流满面:“党和政府才是我们老百姓的依靠啊!”

  攻坚克难不言弃,担当作为解难题

  “老百姓的心就是信访干部的天”,朱希凤的办公桌上贴着这样一句话。她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信访群众,我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一些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仅靠热心热情往往不够,还需要有迎难而上、愈挫愈勇、攻坚克难的担当。

  2018年11月,50多名居民代表敲锣打鼓送来一面锦旗:为百姓不惧艰辛、解民难勇于担当。某小区因土地性质有争议、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换、违章建筑多等问题,加上有关方面迟迟达不成统一意见,600余户居民历时7年未能办理房产证,为此不断信访。朱希凤负责此事后,反复与有关部门单位协商。经过3个多月的沟通,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困扰居民7年之久的房产证办理问题终于彻底化解。有人开玩笑地说:“朱大姐啊,我们还以为你在这个小区住呢!这么较真,你就不怕与这些单位闹僵了关系。”朱希凤坦然一笑:“老百姓的事,该较真就得较真!”

  她见微知著,敏锐捕捉信访问题苗头;深挖细究,善于把握信访工作规律。2017年以来,当地油田“三供一业”逐步向地方移交,油田和地方实行两套供热管网,在两网整合过程中,由于配套不衔接,导致热力不足,冬季供暖问题成了油田居民关注的焦点难点。针对这一民生问题,朱希凤主动请缨,深入中心城区88个油田小区和油地双方供暖企业开展调研,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推动冬季供暖问题批量解决。朱希凤不光在接访、处访方面被称为“专家”,而且她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创办周报、月专报、季报告,撰写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分析、金融领域风险研判、建设领域信访形势等调研文章和信访信息700多篇,成为参考率较高的“民情信息”。

  忠诚事业不言老,发挥余热再奉献

  “只要组织有需要,我愿为信访事业奋斗终身”,面对单位的挽留,朱希凤掷地有声。2019年,朱希凤到了退休年龄,家人劝她:干信访大半辈子了,身体也不太好,应该好好休息了。可是朱希凤放不下热爱的信访事业,毅然决然重返岗位,组建了省内首个以信访干部命名的品牌调解室——“朱大姐”调解工作室。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每调解一件复杂信访矛盾纠纷,朱希凤都拿出最强韧劲、找出最优方法。

  2020年5月26日夜里11点,当事人张某的爱人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边流着泪不停地感谢,“朱大姐,我们全家非常感谢您,您就像亲姐姐一样对待我们!”至此,一起意外死亡案件终于调解成功。原来,张某在为县直某单位综合训练馆维修顶棚时不慎坠亡,其亲属情绪十分激动,强烈要求涉事单位支付高额赔偿,事件处理一度陷入僵局。朱希凤认真研判,充分考虑到涉事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先谈责任、再谈赔偿、一揽子处理”的调解方案。通过采取“背对背”的方式,朱希风与涉事单位和当事人分别协商,耐心细致做工作,直到深夜,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朱大姐”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调处各类疑难复杂信访事项145起,涉及资金近6000万元,调解成功事项实现“零反复”。朱希凤总结的“信访协调+调解,打造矛盾终结站”等经验做法,被新华每日电讯等媒体宣传报道。

  如今,朱希凤依然坚守在信访工作的一线。说起这份她热爱的工作,她表示:“信访工作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组织需要、群众认可,我会义无反顾干下去。”

01009003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3996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