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
信访工作是民心工程,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保障。“十三五”期间,上海信访工作在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提高信访办理质量和效率、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信访法治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网上 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畅通
围绕让群众反映更便捷,上海市信访办已构建了信、访、网、电、移动端、手语视频等多种诉求渠道,满足市民多元需求。
近年来,上海市信访工作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打造的“网上民意平台”融合了领导信箱、投诉受理信箱、建议征集信箱,实现一次注册、一号登录、全网通“访”,开辟了具有上海特色的网上信访工作新局面。
2016年,上海市信访办上线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上海分系统,形成市、区、街镇三级互通、上下一体、各负其责的网上信访工作体系,对信访办理、复查复核、核查终结等工作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管理,在全国率先实现网络全覆盖、流程一体化、过程全透明的现代化网上信访工作管理模式。在网上信访大厅,群众只需在网上注册一次,就可以进入全市各级领导和信访部门信箱,方便群众表达诉求、提出建议,并可查询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真正实现了只需注册一次,各级账户通用。
同时,上海市信访办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上海信访”APP、微信公众号,推动网上信访向掌上延伸。目前,上海信访微信公众号、移动端APP、人民建议征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点点通”等二维码,已集成创新上海信访“民意直通车”,组成上海信访服务矩阵。
网下 信访服务体系铺到家门口
不仅网上渠道更通畅了,上海市信访办还开展“人民满意窗口”创建,在市、区、街镇接访场所实施形象统一化、功能模块化、参与多元化、设备智能化、服务便民化的“五化工程”,全力打造“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2018年主要在市、区两级建设,2019年在街镇层面铺开,2020年向村居延伸,形成了立体的受理渠道。
截至目前,市信访服务指导中心、区信访服务大厅、街道乡镇信访服务站“1+16+224人民满意窗口”全面建成,信访网上“民意直通车”服务矩阵向全市6100多家居村委会铺开,向社会治理体系的毛细血管延伸,成为赋能基层的重要载体,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快捷、准确反映诉求。
上海市信访办根据市、区、街镇、村居四级信访工作的差异化,将信访工作23项服务内容清单化。在居村一级,基层干部掌握了四项技能:一是市民服务热线“点点通”服务,将热线知识库推送到居村委,给基层干部知识赋能;二是“网上信访”“人民建议征集”服务,将“网上信访”“人民建议征集”渠道推送到居村委,给基层干部视野赋能;三是信访代理服务,将“群众张嘴、干部跑腿”付诸实践,给基层干部机会赋能;四是信访咨询服务,把信访资讯等推送到居村委,给基层干部信息赋能。
办理时效已从40天缩至10天5小时
渠道畅通了,解决群众诉求还得“又快又好”才能让群众更有获得感。近年来,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妥善解决群众诉求,上海市信访办着力推动信访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一是以问题解决为抓手,推动“质量变革”。坚持程序规范为先、提高“温度”为要、解决问题为本,持续抓好登记、受理、办理、答复等过程管理,明确各环节工作标准和要求,做实做细群众工作,加强办理沟通、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推动问题解决。二是以速度提升为抓手,推动“效率变革”。依托信访信息系统快处快办、短信即时告知,推动“马上办”、“快速办”,缩短办理周期,提高办理效能。全市信访平均办理周期从几年前40天逐步下降到去年的18天,目前平均办理周期已进一步缩短至10天5小时。三是以软硬件建设为抓手,推动“动力变革”。聚焦队伍和系统两个基础要素,队伍建设抓作风驱动,把解决信访问题转化为做好群众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过程;系统建设抓技术驱动,建立网络全覆盖、流程一体化、过程全透明的信访管理模式,为打造“智慧信访”奠定基础。
同时,市信访办严格落实网上办信和网下办理工作机制,将网上程序规范与网下群众工作相结合,让群众体验到网上信访好用管用。市民郭先生的母亲黄女士年过九旬,身份证上有一个汉语生僻字,在银行办理业务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银行卡被冻结,只有本人亲自到场才能解冻。黄女士又因病住院,急需支付医药费。郭先生焦急万分,选择了网上信访途径。不到半个小时,事情被转到相关部门处理,第二天,银行就与郭先生取得了联系,并到医院与老人当面进行了核查。第三天一早,老人的银行卡就被解冻,解了燃眉之急。
在提高办理时效的同时,网上信访办理过程还做到了全面公开,网上信访事项办理进度有短信通知,信访人也可登录查询页面,实时了解信访事项的办理状态。同时,在“上海信访”门户网站上加大信访事项办理结果和答复公开力度,开放社会公众对信访事项“好”“中”“差”评价权限,好评率互联网实时展现,推动“阳光信访”模式创新发展。
满意不满意 老百姓说了算
“以前,想反映一个问题,来回要跑很多次,得费不少周折;现在不同了,有了家门口信访服务点,连困扰多年的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也迎刃而解。”
浦东金枫小区居民刘阿姨称,家旁公园中,一些市民跳广场舞噪声很是扰民,附近居民投诉不断。去年下半年,随着金枫居委“家门口”信访服务点的建设推进,居委适时启动配套的约请机制,在区信访大厅的统筹下,组织城建、文化等主管部门,会同属地政府开展现场办公和联合接访,努力在社区文化、园方管理和居民生活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迅速推动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公园管理回归有序状态的同时,也赢得了社区居民对“家门口”信访服务点的“点赞”。
今年疫情爆发,自1月19日12345接到第一个咨询疫情相关问题的来电起,全市信访系统迅速以战时状态投入防控工作,在非常时期以非常作为践行为民宗旨。1月24日大年夜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启用灾备坐席,全面充实热线、办信、网上信访等一线力量,先后开通9种外语服务,增配手语视频服务,实行7X24小时工作制,成立“战疫之声”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战疫金点子”党员行动队等等,分兵把守在阅信调处、办理督查、运营质控、话务培训、信息研判等各个岗位,经常忙到半夜甚至睡在办公室。在疫情面前,“到一线去、到基层去”是全体信访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他们深入社区参与联防联控,坚守机场道口守护安全,奔赴现场督查协调矛盾,踊跃报名支援抗“疫”血库,捐款捐物支援湖北武汉……
信访服务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上海市信访办表示,将以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可靠、恪守为民之责、善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队伍为目标,擦亮担当底色,用实际行动架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在“零距离”的服务和沟通中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